太原做手机网站建设搜索推广广告
- 波段选择的核心意义
- 对传送网架构的影响
- 实际组网策略
1、波段选择的核心意义
2、对传送网架构的影响
-
传输距离与中继规划
C/L波段:EDFA支持每跨段80~120 km,配合色散补偿,无电中继传输>1000 km(骨干网核心需求)。O波段:因损耗高,无放大器场景下极限距离约40 km(适合城域接入层)。
-
单纤容量与扩容能力
-
网络成本结构
CAPEX:
O波段:激光器无需制冷,成本仅为C波段的1/5,适合低成本接入网。
C波段:EDFA和色散补偿模块占硬件成本>40%,但单位比特成本最低。
OPEX:
L波段需更复杂的非线性管理,运维难度高于C波段。
3、实际组网策略
-
骨干网(国家/省际干线)
核心方案:C波段为主 + L波段扩容
关键技术:
拉曼放大器(提升L波段信噪比)
光层可调谐色散补偿
案例:单纤传输容量从8 Tbps(C波段)→扩容至24 Tbps(C+L) -
城域网(市/县范围)
分层部署:
核心层:C波段 DWDM(40波/80波)
汇聚层:CWDM(8~18波)或低成本DWDM
接入层:O波段 CWDM(灰光或4波) -
数据中心互联(DCI)
场景驱动:
<40 km:O波段 CWDM(低成本、低功耗)
40~80 km:C波段 Lite-DWDM(25 GHz间隔简化版)
>80 km:C波段相干DWDM
传送网波段规划的本质是在容量、距离、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。当前C波段是基石,L波段是扩容主力,O波段在短距场景不可替代